本文目录一览:
哪位高人帮个忙,请问试卷分析中的“区分度”如何计算
1、试题区别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先把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前50%的考生为高分组,后50%为低分组,(样本大的时候,也可以取前、后各20%。) Dr=2(Ah-Al)/T 。Dr:区别系数。 Ah:高分组平均分。 Al:低分组平均分。 T:满分。
2、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3、相关系数法:通过计算某一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得分或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来判定。相关越大,区分度越高。(1)积差相关法:当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时,可用积差相关法来计算项目的区分度。
4、试卷分析的意义 试卷分析是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对试卷结构、学生考试状况的一种综合分析。具体地说,就是对整个试卷考试的目的、考试的知识范围、知识点的分布、重难点、考试的题型、考试的分值、考试的难易度、学生得分失分情况所做的分析。 试卷分析是提高命题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该试卷分析有内容覆盖面、难度和区分度。内容覆盖面:要评估试卷的内容是否全面覆盖了初一语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各个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作文等,是否都涉及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6、难度和区分度分析:分析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是指试题对学生来说是否容易解而区分度则是指试题能否有效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判断试卷是否合理地覆盖了课程内容,并是否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怎么算题的区分度和难度?
1、【答案】:(1)难度的定义 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在有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难度的指标通常能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的百分比表示:P=R/N×100 式中,P代表试题难度;N为全体被试人数;R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
2、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
3、难度 = (平均分 / 总分)* 100 这个公式表明,难度是平均分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难度值通常用一个百分比表示,难度越高,表明试题或任务越容易;难度越低,表明试题或任务越难。区分度是衡量一个试题或项目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能力的指标。
4、为了简单计算, 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区分度的计算
试题区分度计算公式是指衡量试题对不同水平考生区分能力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考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试题区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D=ISD/IQT 其中,D为试题区分度,ISD为高低分通过率之差,IQT为高分通过率或低分通过率。具体计算步骤如下:将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取前50%为高分组,后50%为低分组。
计算如下:区分度计算用公式D=P(H)-P(L)。区分度,是指一个测验题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反映了测验题目对心理品质区分的有效性。一个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在区分被测者时应当是有效的。
基本公式法:D=(H-L)/N,其中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L代表低分组答对题的人数,N代表一个组的人数即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